当前位置:中国酒友网 > 酒文化 > 酒典故 > 正文

“囊中羞涩”的出处和本义

     
http://www.cn09.cn时间:2012-05-31 11:15来源:新民网


    形容自己或他人经济困难,人们惯常使用“囊中羞涩”这个成语。其中“囊”即袋子,此处特指钱袋子;“羞涩”即害羞,也就是难堪或不好意思。此典一般认为出自宋元阴时夫《韵府群玉》中的一段文字:

    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但是杜甫《空囊》诗云:“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说明,中唐以前此典已为人知,无歧义,阴氏只是将它略加考释,说得更加具体而已。

    这句成语传统的解释,最近却遭到质疑和反驳。许晖在《“囊中羞涩”不是形容贫穷》(2010年12月3日《报刊文摘》)一文中写道:

    ……说阮孚“囊中羞涩”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阮孚是晋朝人,一生都在做官,而且还都是高官。阮孚喜欢饮酒,史载他曾经“以金貂换酒”,这样的高官怎么会缺钱花呢?可见说“阮囊羞涩”乃是后人伪造的故事。

    甚至,在文后,许晖不无揶揄地说:一个富人留下了贫穷的名声,而且还成了一个典故,被后人屡屡引用,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不多见吧?

    我写文章,此典用得不多。此前对其含义,也只是一种“从众”的心态,从来不曾做过深入的探究。所以,乍一看到这则短文,不觉悚然一惊,以为传统的解释真的错了。可是,反复揣摩、数次推敲之后,发觉旧解溯源不确切,此说的根据也欠稳妥。理由有三:

    其一,《韵府群玉》这段话,不知出自何处,将事主确定为晋人阮孚,也不知依据为何。即使如此,从文中一问一答看,客之所问,未免唐突。因为既称为“客”,则陌路无疑,陌路而问他人囊装何物,违背情理;孚之所答亦颇狡黠,纯粹一句玩笑而已。因为陌路问所携,不答失礼,实答不必,只好虚虚实实搪塞之。如此既显礼貌又存警惕,同时也不失其博通和潇洒。

    其二,不管怎么说,对照杜诗后两句和《韵府群玉》的记载,想必谁都可以看出,两者内容一致,但时间却有先后,因而不能再说后者就是“囊中羞涩”一语的出典。也许事情确实发生在阮孚身上,“阮囊羞涩”的出处可以说是《韵府群玉》,但“囊中羞涩”的出处,则绝不可能是《韵府群玉》。而许晖在《“囊中羞涩”不是形容贫穷》中既举杜诗为其例证(且将“明霞”误作“晨霞”),又指《韵府群玉》为其出处,无意中暴露了他不能自圆其说。

    其三,从杜诗的末两句看,“囊中羞涩”一词应该还有更早的出处,而且意思就是表示经济困难。并且《韵府群玉》所载阮氏故事,也只限于其“游会稽”一事,并非是对其一生事迹的概述,所以与其“一生都在做官,而且还都是高官”无关,也与其曾经的“喜欢饮酒”“以金貂换酒”无关。出门在外,就不兴一时拮据吗?“以金貂换酒”,不正好说明其有时钱没带够么?阮孚纵然奇富(孚为“竹林七贤”阮咸之子,《晋书》仅载其性疏放,好饮酒,并没有谈到其贫富。今人有言其“不治家产”、十分贫困者,似受“阮囊羞涩”一语影响而妄加猜测),也不可能随时把钱都带在身上,出游偶尔受窘,怎么就不可能?又如何扯得上他一生富不富有、贫不贫穷呢?何况,文中阮氏之答问,也就随嘴一说“没装啥,怕空着不好,放个大钱看着”而已,未必就真的是缺钱或困顿,甚至说他是另一形式的夸富,也未必没有道理。

    总而言之,“囊中羞涩”的出处,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传统的解释确有可商榷之处,但是,旧解对“囊中羞涩”的解释并无不妥,更谈不上来自“后人伪造的故事”“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www.cn09.c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