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酒友网 > 酒文化 > 酒与名人 > 正文

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酒情结

     
http://www.cn09.cn时间:2012-11-24 09:02来源:和讯网


    “陡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卷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士大夫关于饮酒的作品。

    另一个故事也很经典:庄子酒醉,像鲲鹏状睡梦中,见自己化成一只蝴蝶,翩翩而飞,竟忘记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后,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荣归故里,开怀畅饮,喝了十几天酒,酒酣兴起放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书有载:“高祖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赋中涉及饮酒有30篇,其中“酒”字出现了60处,涉及内容广泛。其中汉辞赋家枚乘《七发》吟道“旨酒嘉肴,羞炰宾客。涌觞并起,动心惊耳”,流传于世。

    直到魏晋时期,饮酒之风才成为士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尤其是竹林七贤之酒风在中国史上源远流长。

    魏晋名士刘伶在《酒德颂》唱道:“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自后,唐宋以来,酒与士人吟咏结缘,创造出无数传奇及作品。

    中国酒文化悠长,于士人而言,其一,把酒言欢是情绪的高涨,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其二,借酒自醉以避世消愁,在绝望痛苦中获得生活的一点快意;其三,才情和灵感大增,成为创作艺术中独特的精神映像。

    阮籍:酒是他的一种神器

    阮籍生活在魏晋乱世,他不愿被卷入争名夺利的漩涡,他的办法就是纵游竹林,饮酒酣醉,吟诗弹琴,放浪形骇,过着潇洒纵逸的隐士生活。

    阮籍酒量大,《晋书》载他一口气“饮酒二斗”记录,曾经“醉六十日”没醒。

    司马昭想让儿子司马炎(后来的晋武帝)娶阮籍的女儿,借婚姻笼络阮籍,与士人搞政治联盟,但阮籍不愿与司马氏为伍,于是,他就连醉了六十天,这桩婚事也就告吹。

    阮籍经常纵酒恣肆,有时荒唐离奇。他家隔壁酒店有个女子长得很漂亮,阮籍常去喝酒,醉了就睡她的脚边,阮籍不避嫌,那个女的的丈夫也不怀疑。一天,他离开司马昭宴会回家,突然心血来潮,邀来侄子阮咸及一群猪一起喝酒,闹得不亦乐乎。这事千百年来非议不断。

    阮籍酒后动不动就哭,而且哭得伤心。“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的内心其实充满着块垒。

    竹林七贤中有阮籍的侄子音乐家阮咸,以与猪一起饮酒而闻名,阮籍儿子阮浑也想加入,阮籍却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够了。这里,充满了阮籍式的深情他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

    魏晋时代失去了阮籍,整个时代将会黯然失色;有了阮籍,魏晋时代才能让人神思遐往,不停追逐。酒是他的一种神器。

    嵇康:醉弹《广陵散》

    鲁迅说,至于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是很骄傲的。有一次,他在家打铁,曹魏大臣钟会来看他了,他只打铁,不理钟会。钟会感觉没有意味,只得走了。其时嵇康就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

    这个时候,嵇康没有喝酒,他是清醒的,人清醒的时候,酒无意义。

    246年,23岁的嵇康携全家离开京城洛阳,到河南焦作附近山阳一个幽静地方隐居,打铁为生。

    嵇康醉酒与众不同,追求微醉境界,再加上他是一位美男,每每醉酒,犹如玉山倾倒,潇洒而有美感。

    唐代诗人李群玉赞道:“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照文。”他将嵇康的琴酒之趣比作蓝天白鹤,卓尔不群。

    39岁那年,嵇康在砍头的刑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来一把古琴,借助酒力,弹奏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

    刘伶:思想最接近庄子

    一天,阮籍从广武山大哭一场后,驾车回来,半途碰到了嵇康、刘伶。三人彼此间只看了一眼,便并肩驾车而去,跳入酒窖,对饮三百杯。

    刘伶喝得高兴,创作《酒德颂》道出心声:“行则操卮持瓢,动则持碣提壶。惟酒是物,焉知其余?”酒便是他的正业,是他一生的追求。

    酒毕,刘伶醉醺醺上车,对身后拿铁锹的仆人说:“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刘伶在竹林七贤中是传记最不明了的人物,生卒年代及儿子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身高1米4,其貌丑陋,他性情豪放,放情肆意,是思想最接近庄子的人,不像个性的嵇康,装醉的阮籍,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主义者。

    他视酒若宗教,几乎顶礼膜拜。《竹林七贤》说:“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一天,刘伶纵酒放达,一人推门进来,见他脱光衣服喝酒,见之大笑。刘伶不以为然,反问道:”我以天地为房屋,房屋当成裤子,谁叫你钻进我裤裆里来呢?”

    刘伶不好文辞,却作《酒德颂》传名万古,李白赞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盗酒喝的宰相毕卓

    在竹林七贤的示范下,魏晋名士无不以豪饮放诞为标尺,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的新蔡鲖阳名士毕卓,为官廉洁而贫穷。但他性情狂傲放达,嗜酒无度,声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过一生。”

    一天晚上,毕卓在家中独饮,有了几分酒意,一阵风吹过,飘来邻居家美酒的醇香。他坐卧不宁,翻墙进邻居家后院,打开酒瓮,顾不得许多,就俯身趴在酒瓮上大喝起来,不觉酩酊大醉,瘫倒在瓮边。

    天色放亮,邻居起床来到后院,发现瓮边有人,赶快叫家丁将他捆绑起来,待他走近一看,原来是吏部郎毕卓,就笑着让人把他送回家中。

    很快,毕吏部郎入户窃酒的事张扬开去,传到皇帝那里。皇帝觉得这事有失官场体面,便罢免了毕卓官职。毕卓丢了官,但与邻居成了朋友,邻居时常送酒给他喝,还逢人就夸耀:“这就是让毕吏部郎丢官的酒,好酒哇!”

    齐白石就画过《毕卓盗酒图》,并题诗赞:“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陶渊明:葛巾漉酒

    405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之职,返归故里,开始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宋书·陶潜传》载: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

    据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6篇,涉及饮酒者共56篇。

    在归田后的第12年,诗人写下名作《饮酒》20首。其中有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学家颜延年与陶渊明交情较好。颜作始安郡太守,经过寻阳,每天都到陶渊明家饮酒。临走时,给他留下两万钱,他就全部送到酒家,陆续取酒。

    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渊明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李白有诗《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酒中八仙人

    唐代士人作为社会的精英者的地位显然比魏晋时代要高许多,加上和平时期,文人学士的游宴活动就成了盛唐气象的主旋律,日常交游和诗酒唱酬作为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很大地影响到整个社会。

    百花绽放的季节,文人雅士结伴出游,每人携带酒器、屏风、软榻与钱绢等物,一遇可休憩之胜景,就将酒具挂起,就地扫取落叶断枝,生火暖酒,酣饮之余吟诗遣兴。

    《新唐书·李白传》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杜甫特撰《饮中八仙歌》,以描摹其酒中豪放之态,在其笔下,二仙李琎“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三仙李适之“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六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其中,四明狂客贺知章酒醉,竟然跌到井下去了呼呼大睡;汝阳王沽完三斗酒之后才去朝见天子,结果醉在天子脚下;左臣相李适之好客,每天花费大量的酒钱与宾客们豪饮,且酒后不乱,仍能赋诗;崔宗之喜欢效仿阮籍,酒酣时,看到庸俗之人皆以白眼视之;狂草大师张颠,每次喝醉后喜欢写字,笔走龙蛇;焦遂有口吃,可奇怪的是,每次醉酒后却巧舌如簧,酬酢如注,高谈雄辩,如入无人之境,令在座的客人们目瞪口呆。

    御用文人李白有酒必有诗,《将进酒》中,人高兴时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激愤时要喝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人排遣寂寞时要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郁闷时要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将魏晋名士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也醉酒泛舟,丧命江中。

    不醉不画

    酒是画家们创作的主题,这样的名画比比皆是: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之一阮籍》;晚唐孙位的《高逸图》,此画原应是画竹林七贤,因图只存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故残卷得“高逸”之名;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南宋刘松年的《醉僧图》;明代刘俊的《雪夜访普图》,是宋代赵匡胤雪夜走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图》,一幅文人士大夫宴饮的图画;明代丁云鹏的《漉酒图》,描绘了陶渊明过滤酒的场面;清康熙《五彩钟馗醉酒像》等。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寺院主持以酒换取吴道子画的记载。

    诗人王维只身终南山中,酒瘾日增,求画者见隙可乘,每每请酒至醉后再求,屡屡得手。一日当地太守请酒,王维又醉,被扶到客厅作画。此时王维尚有几分清醒,决意“画留墙头不留人”,于是脱下鞋子沾墨依墙而作。太守满眼皆是鞋印子,大惑不解。王维说:“熄烛借月画自来。”太守吹灭蜡烛,只见月色入室,朦胧映墙,墙面小溪流淌,溪边葡萄满架,一幅美景尽收眼底。情不自禁伸手去揭,才醒悟是墙面之作。

    苏轼的绘画也是乘醉发而作,黄山谷题苏轼《竹石》诗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连苏轼自己也承认“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搓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苏东坡酒后所画的正是其胸中郁结和心灵的写照。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和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徐文长也以纵酒狂饮著称。《青在堂画说》记载他醉后作画的情景:文长醉后拈写过字的败笔,作拭桐美人,即以笔染两颊,而丰姿绝代。这正如清代学者朱彝尊评论徐文长画时说的那样,“小涂大抹”都具有一种潇洒高古的气势。

    同样,另一大江南才子唐伯虎,在桃花坞建筑屋室,饮酒作画,以卖画为生,求画者往往携酒而来,才可得到一幅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www.cn09.c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