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酒友网 > 酒文化 > 酒的历史 > 正文

“排山老窖”装好酒? 原是存储肥料的氨水埕

     
http://www.cn09.cn时间:2012-06-08 16:45来源:珠海新闻旅游频道




     本报讯 记者苏力报道:在斗门镇的排山村,竟然有着一面罐子做的墙。在沿海城市珠海,使用蚝壳砌墙并不鲜见,然而斗门排山村民使用罐子砌墙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这面罐子做的墙位于排山村的西南面,约3米长。墙体分别砌有两排和一排罐子,最高大约1米5,最低也有1米。这面墙只是一座平房院子的外墙,土夯泥墙的房屋早已经无人居住。墙上大约嵌有30余个排列整齐的褐色罐子。每个罐子上宽下窄,高约半米。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存储陈年美酒的酒窖。虽然房屋已多年无人居住,但是这面“罐子墙”依然光亮如新。

    排山村距斗门井岸城区西面10公里,于清乾隆年间立村。村内古屋循地势由高而低,顺着斜山坡,一排排整齐排列。排山村是一个背靠小山,面向田野,远望黄杨山金台寺的自然村庄。

    也正因此,有曾经踏足排山的网友在论坛上惊呼:“这就是‘排山老窖’吧?里面可有好酒?”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今年60岁的谭伯。谭伯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排山村共有4支生产队。这些罐子并不是用来装酒的,而是生产队耕种1000亩农田要用的“氨水埕”。

    当年,这户人家由于盖房子时缺乏材料,便将不用的“氨水埕”装满黄沙,用来砌墙。现在这户姓谭的人家已经出国了,房子和墙则一直保留着。

    何为“氨水埕”?“就是农业生产肥料。”谭伯说。原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斗门农村普遍地在各个大队、生产队里建了半埋式的氨水池,氨水埕的数量也极多。氨水用很大的橡胶袋装好,再用中型拖拉机拉回村中的氨水池中存放好,或者直接用氨水埕装好拉回来存放。每到耙好田、即将插秧的时候,生产队便会安排一部分社员在田中施放氨水,在稻谷生长的中期也要施放一些。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由于固体化肥碳铵正式大量在农村中出现,氨水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www.cn09.c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