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酒友网 > 酒文化 > 酒礼酒俗 > 正文

女书与婚嫁文化

     
http://www.cn09.cn时间:2012-05-31 11:08来源:阿里巴巴


    哭别。又叫哭歌,专指新娘在出嫁前一天的晚上和出嫁当天早饭前,边哭边唱地向家人和亲友一一辞别。要向每人献上一首“离乡歌”。歌词内容因人而异,即兴而唱。一般是对长辈表示感谢养育、教导之恩,对弟妹则嘱咐要孝敬父母、努力读书、勤劳助家,对平辈亲友如结拜姊妹便诉说交往之情、勉励祝福。哭别的一个特点是尽情倾吐,可以诉说往日的积怨,甚至可以痛骂对方。而对方如果是女性,必须还歌。如是长辈还要给新娘红包。

    此发亲出阁。出嫁这一天,新娘由亲友再三劝说,才被拉着扯着走下闺楼。在伴娘的搀扶下行离娘礼,告别众亲,在一片鼓乐、哭声、歌声、祝福声中上轿,离乡。亲友、伴娘女要跟在花轿后面送一段路程。由新娘的兄弟、舅、伯、姑父等送亲。

    此迎亲,结亲,入洞房。男方迎亲要请吹鼓手,抬着花轿去接新娘。新娘轿子接进村之后,先在门楼前,由司礼宰一只公鸡将鸡冠血绕轿滴一圈,同时大放鞭炮,吹奏鼓乐。侍娘侍郎伴新郎出迎新娘。新郎一般要吟诵四句诗,如:“万里香车到此中,人间天上配合同。闪开一道红云路,恭请嫦娥下月宫。”侍娘高喊“请高升”启轿帘引新娘下轿。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喝交杯酒,年轻人闹洞房。。

    此交盘。在结亲这天的婚宴上,新婚夫妇拜父母。父亲手捧一个盛着钱的铜盘,交给新郎,表示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可以把家产交给儿子继承了。 行庙拜家堂。结亲第二天早上,到祠堂举行仪式,设婚宴。新婚夫妇要拜祖宗家先,见舅姑诸亲。

    此割肉,下“封书”。结婚第二天,杀一头猪,由新娘说数量,分给外婆、父母、各亲友等每人一份。凡“过礼”时送过“尾巴”的亲友都要送一份。礼肉连同“封书”(写着分给每个人多少肉)一起送至女家。

    此贺三朝。也吃三朝。新娘出嫁后的第三天早饭后,新娘的女伴们各持一个竹篮,装上糖果、水果和女书到女家,女家派人搭着抬盒,去男家贺三朝。男家则高朋满座,大宴宾客。边吃边听女书。也就是在此时,女书最风光。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 专门介绍讨论。

    此回门。新婚后选个好日子,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拜见岳丈、岳母,叫“回门”。有的新娘便长住娘家,要在年节或农忙时,男家的婆婆、嫂子、夫妹或丈夫来接,才到夫家住几天,一直到怀孕、生了小孩之后才长住丈夫家,这就是所谓“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婚少妇在这一段时间内,还可象做姑娘时一样,和其他少女一起玩耍,唱女书,习女红。这也是这个地方娇闺习俗的一个体现。使女人从姑娘到媳妇的社会角色的转变有一段过渡。

    此哭嫁是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共有的习俗。如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也要坐歌堂唱半个月至一个月,结婚时达到高潮。“其嫁女上头日,择女九人,与女共十人为一席,谓之陪十姊妹,是日,父母兄嫂,诸姑伯姨及九女,各扶女,执手牵衣,以次而歌,女亦以次酬之,曰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清·彭秋潭《秋潭诗集》)

    此俗当由来以久。孔子曾云:“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曾子问》)

    此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描述了当时南方的伴嫁歌:“嫁女之夕,新人盛饰庙坐,女伴亦盛饰夹辅之,叠相歌和,含情凄婉。”

    此永州亦盛,“道州嫁女……歌女四人,导新娘于堂中,父母亦以客位礼之,至夜歌声唱和,群女陪于中堂,远方妇女,结伴来临,曰看歌堂。”(《永州府志》)“嫁女前夕,具酒馔,集妇女歌唱。歌阕,母女及村姑伯姨,相向而哭,循叠相继,达曙乃止。”(《嘉禾县志》)而且,越哭唱得眼肿声嘶,越显得新娘娇贵,离娘悲痛。

    此这种哭嫁习俗的文化人类学意义被认为是女性对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抗和无奈的哀歌。在社会学上则被认为是妇女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呐喊。在当地,逐渐习演为带有程式化的礼仪性的文化活动。据方志记载,女书流行地区江永及附近的嘉禾、蓝山、宁远、新田、道县等地,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哭嫁、伴嫁系列内容,如上位歌、把杯歌、辞别歌、送别歌、贺歌堂、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上轿歌、下轿歌、耍歌、女儿歌、寡妇苦歌、童养媳歌等等。有的还发展成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如娘喊女、把盏舞、香火舞、划船舞、推磨舞等。

    此婚礼中也包含了古代的笄礼,嘉禾的一首《送姐送到八角楼》就描绘这一礼仪内涵:“送姐送到八角楼,八角楼下好梳头。大姐梳起盘龙髻,二姐梳起插花头。只有三姐梳得好,梳起盘龙配绣球。”与女书作品几乎一模一样。

    此可见,女书哭嫁文化有着广厚的区域文化土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www.cn09.cn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